體視顯微鏡,又稱為立體顯微鏡或解剖顯微鏡,是一種特殊的顯微設備,能夠提供較強的立體感,使得觀測者能夠更好地觀察物體。體視顯微鏡的實際操作和原理如下:
一、操作步驟:
將體視放置在一個穩定的工作平臺上,確保工作環境良好,比如適當的光照條件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等。
打開反射光(表面光),在體視顯微鏡底座上放置一個樣品,如硬幣或其他物體。
將變倍旋鈕旋到很低倍數,通過調節升降組找到大致焦平面。
調整目鏡的觀察瞳距,并調整目鏡上的屈光度以找到合適的焦平面。
逐漸旋大變倍旋鈕的倍數,適當調節體視顯微鏡的升降組,逐漸找到Z大倍數的焦平面。
在調節過程中,利用硬幣上比較明顯的參照點比對成像的清晰度。
二、原理:
體視顯微鏡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兩個接目鏡共同作用,在觀測者眼中的網膜上形成物體從不同方向產生的像,從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。雙筒傾斜成45°,這樣觀測者能夠看到寬廣且具有立體感的視野。
此外,體視顯微鏡的光學結構原理是由一個共用的初級物鏡、兩組中間物鏡以及變焦鏡組成。物體成像后的兩個光束被兩組中間物鏡分離,并組成一定的角度(一般為12-15度),再經過各自的目鏡形成像。體視顯微鏡的倍率變化是通過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獲取的。雙目鏡筒并非是平行的,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,為左右兩眼提供了一個具有高效率立體感的圖像。
總之,體視顯微鏡是一種重要的顯微觀察工具,通過實際操作和原理的掌握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用這一工具進行科學研究和工作。